历史文献所

上一条 下一条

舜徽讲坛·学术讲座第二期(总第十一期)学术纪要
浏览量:[]

作者: 文献所


发布时间: 2022-12-11    类型: 新闻动态


舜徽讲坛·学术讲座第二期(总第十一期)学术纪要

通讯员:陈冬冬 陈锦霖

2022年127日上午九点半,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及“文献学与经学史”研究群主办的第二期“舜徽讲坛·学术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举行。讲座以“从‘燕行录’看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漆永祥教授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黄政副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董恩林教授、张固也教授、黄珏教授、陈冬冬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冯玉荣教授、承红磊副教授、马冰洁老师等近300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漆永祥教授谈到他对“燕行录”的研究源自2007年在韩国高丽大学任教时研读东国大学林基中教授编纂的《燕行录全集》,此次讲座即是对前后十余年“燕行录”研究想法的介绍。“燕行录”广义而言泛指履迹中国之朝鲜半岛人所著之书,若以狭义言之,则专指高丽、朝鲜王朝遣往中国之出使成员所纂之纪行录。漆老师的专著《燕行录千种解题》收录凡作者741家、版本1166种、书目(篇卷)1122种,早自高丽时期出使金朝的使臣,晚至1895年朝鲜独立之前。这些史料或虚假、或忠实地记录了朝鲜半岛与中国交往的历史,是近三十年来中、韩、日等国研究的热门课题。


漆老师利用“燕行录”中的史料对朝鲜半岛与中国关系的历史做了简单梳理与回顾,大致划分为几个时间段:

唐尧——朝鲜半岛所称的檀君时期,中国与朝鲜文明发源时期。先秦——箕子朝鲜时期以及秦汉——卫满朝鲜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初步交流。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百济与新罗时期,朝鲜半岛频繁遣使节与中国来往。隋唐时期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征伐与交往。宋辽金时期高丽因无所主,而摇摆不定。蒙古时期对高丽的压迫和侵袭。明朝时中国与朝鲜朝贡制度的定型以及影响深远的“壬辰倭乱”,明朝、朝鲜、日本丰臣秀吉三方的大战极大改变了东北亚的势力平衡,满洲由此而崛起。清代朝鲜自奉“小中华”而对清廷阳奉阴违,直至甲午战败后朝鲜独立,后为日本所吞并。

漆老师认为,历史上的中朝关系对今天的东亚格局有借鉴意义。对此,漆老师总结了十点:一,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千年的关系模式无法被“朝贡关系”、“天朝礼制体系”简单定义,朝鲜半岛奉行“事大主义”,而“尊周”不过是朝鲜君臣赖以立说与生存的外衣,“事大趋利才是上上策。二,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往历史上,大国欺负小国的事实具在,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无数的战争与灾难,但朝贡关系下的大国保护也使得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三,朝鲜半岛也在朝贡关系中占尽便宜,半岛有难时大国则必须施以援手,半岛坐观其变以收其利,不仅如此,还以“小中华”身份四处征伐开疆拓土,以王者自命。四,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中国安定则朝鲜和宁;中国内乱则朝鲜也不能免于兵燹。五,中国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历史上与各边疆民族关系战和不定十分复杂,东北亚三方关系变数很大。六,朝鲜半岛由于地理位置居于东北亚之中,地缘政治上受各方影响不得不在各方势力之间摇摆。七,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友好交流始终是历史主流。八,历史上中朝使臣基本没有起到交流情报的作用,以至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形势并不了解。九,朝鲜民族勤奋勇敢不甘人后,自今世富裕以来大国心态暴露无遗,好胜心强而性急要面子。十,中国在中法越南战争后大举借债,失去经济独立;中日甲午战败后又失去朝鲜,门户洞开,任人宰割,朝鲜半岛是中国安全的屏障。

在“中国的世界秩序”、“华夷秩序”、“朝贡制度”叙事中,学者往往忽略了表面和平繁盛的国事活动下掩盖的双方互相的不解与猜忌,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东亚难以形成统一的经济共同体。有鉴于此,漆老师呼吁我们今天应该重视对东亚诸国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黄政副教授对漆老师的讲座表示感谢,线上参与讲座的师友也纷纷发言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审核人:叶 晟



网站简介 |  张舜徽网 |  版权申明 |  支持团队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