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所

上一条 下一条

舜徽讲坛·学术讲座第十一期(总第二十期) 学术纪要
浏览量:[]

作者: 胡珈鸣


发布时间: 2024-07-01    类型: 新闻动态


2024年5月24日下午3:00,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文献学与经学史研究群主办的第十一期“舜徽讲坛·学术讲座”(总第二十期),在逸夫楼一楼会议室顺利举行。讲座以“徐行可《答周云青商榷四部书目总录体例书》发覆”为主题,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江涛副教授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樊宁讲师与谈。历史文献学研究所陈冬冬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历史文献学研究所黄政副教授,湖北省图书馆原副馆长徐力文,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陈春玲等老师参加本次会议。

一、“《徐行可集》未见之文”的发现与价值

讲座开始,南老师精炼概括了徐行可的身份与《答周云青商榷四部书目总录体例书》(下简称《答周云青书》)的大致情况。徐行可,湖北武昌人,是近现代著名文献学家、收藏大家。《答周云青书》附于上海图书馆所藏徐行可1931年十一月四日致徐乃昌书札一函末。据南老师讲述,《答周云青书》的成文源于民国十八年(1929)十一月周文青所撰《四部书目总录样本》(下简称《样本》),《样本》出版之后,以之为媒,分寄各地文献收藏和研究大家,一是广泛征求私家藏书目录。二是征询大家对其《样本》中《籑例》的意见和建议。《籑例》详列18条,对是书的性质定位、收录范围、编纂方法、类别划分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徐行可《答周云青书》,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对周云青书名、体例和部分具体条目的建议和商榷。南老师强调,此文虽不见录于《徐行可先生年谱》所附《徐行可集》,亦未见他处有所提及,然却是徐行可目录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对研究徐氏目录学和近代目录学编纂有较大文献价值。

二、《答周云青书》文本细探

接下来,南老师细致梳理《答周云青书》的文本内容,将全片分为正名、征存、录先士书、采通人说、正篇可合两体、附篇宜广十目六个部分。首先是徐行可对书名的建议。由于徐氏对录的理解更强调“目录”,因而《四部书目总录》作为续补之作,改为“四部新录”才更为贴切;其次是对框架结构的建议。可分为六点。第一,徐氏认为“征存”是该书编纂的当务之急第二,徐氏认为全书应当以录先士书为通例,摒弃生人著述。第三,从引用书目角度,对上述录先士书所表达观点进行补益,认为时人著作需要审慎甄别,遮断图书,采通人说。第四,建议利用好《四库全书考证》。第五,对附录内容的扩充。第六,建议删除《籑例》第十五条、十七条。再次是对样本具体内容的修改意见。南老师指出,徐行可所作数十条删补,均有据可依。或源于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或本于自藏之书,实物可证;或素与友朋论学,切磋所得。这些真知灼见,不但从侧面反映出徐氏藏书之富,更能看出其读书用力之勤,与朋友交论学之谨严。


三、对徐行可目录学思想之提炼

将《答周云青书》文本内容抽丝剥茧之后,南老师将徐行可的目录学思想进行提炼总结。章节开篇,南老师对徐行可目录学思想不显的原因进行探讨,由于徐行可不轻易立说,著述甚少,我们很难缕述徐行可的学术成就,加之长期以来的宣扬侧重“藏书家”的身份,学界较少关注徐行可作为学者的一面。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思想的闪光之处。第一,徐行可对“目录”及其包含范围的界定是比较客观严谨的。徐行可认为的“目录”,是既有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叙录”性质,更兼综合群籍、簿录甲乙的“目”的功能,对于目录包含的范围,徐行可远继向、歆父子及班固,近承《四库全书总目》的目录学思想,在目录编纂上认为应当秉持“汰俗籍、备雅记”的旨趣,不宜为求全而不辨良莠,泥沙俱下。第二,徐行可对目录学功用和内容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目录著作的编纂,应当保留尽可能多的考证内容,“先士自号、别字、官位、邑里、生卒年月、家学、师承,宜依旧文,详录于所首见书下。”此外,徐行可认为目录学对宋元版本的鉴定具有辅助作用,在宋元旧本的鉴定中,刊刻地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识。再次是认识到目录编纂对总集编纂的重要功用,认为当从目录搜集和编纂开始。一方面要广泛搜集清代以来的各家所藏宋元明人别集目录,另一方面整合编定,即目求书。最后是对索引的作用非常看重。第三,徐行可对目录内容和类型具有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在书名的问题上,徐行可注意到了异名省称;在撰人上,不满足于普通的小传;关于目录的类型,对专科目录和特种目录也做了比较详尽的阐释。第四,徐行可对丛书这一部类的清晰认识,承继张之洞《书目答问》,支持目录学由四分走向五分。第五,徐行可对文献辑佚工作的特别关注,透露出他对目录之于辑佚的决定性价值的肯定。


三、感悟:一代藏书大家与目录学家徐行可

在南老师的精彩报告后,主持人陈冬冬老师对南老师扎实精彩的分享表示感谢,陈冬冬老师首先指出了徐行可先生与华中师范大学以及余嘉锡、张舜徽先生的深厚渊源,并赞同南老师的观点,认为学者学术名气具有一定偶然性,名声大小并不完全代表学术水平,仍有更多学者的学术价值留待挖掘。此外,陈冬冬老师认为,若按徐行可先生的设想,真正完成“四部新录”,将会是《四库总目》的极好补充。樊宁老师就自身的研究经历来谈感受,认为通过本次讲座更深一层的认识到了版本目录校勘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从徐行可关于目录著录应当内容全面的思想出发,来谈如今的古籍普查平台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徐力文老师作为徐行可先生的后人,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了徐氏藏书的数十年辗转之路,并呼吁学界的跨界与合作,希望更多的学者投入到对徐行可先生的研究中,对建立徐行可研究中心一事表达期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 核:樊宁

                                                                   终审:魏文享







网站简介 |  张舜徽网 |  版权申明 |  支持团队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