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所

上一条 下一条

“舜徽讲坛·学术讲座”第四期(总第十三期)学术纪要
浏览量:[]

作者: 赵怡迪


发布时间: 2023-04-17    类型: 新闻动态


赵彦昌:文献渊薮 学术宝藏:21世纪以来的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


2023414日晚,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及“文献学与经学史” 研究群主办的第四期“舜徽讲坛·学术讲座”,在科学会堂南楼历史文献所会议室顺利举行。讲座以“文献渊薮 学术宝藏:21世纪以来的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为主题,由辽宁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赵彦昌教授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张固也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历史文献学研究所黄珏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古代史教研室谢祺副教授、近代史教研室李明副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

档案是历史研究尤其是晚近历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史料,由于未经过加工,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手史料,为区域民族史、经济史、社会史、法律史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突破口。讲座伊始,赵老师强调:档案就是历史文献,并且是最纯正、最原始、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但如今历史文献体系中,主要以古籍为主,偶有涉及档案,且将档案、方志、家(族)谱、日记等史料一并作为古籍的补充,这是传统历史文献学家的观点。同时,赵老师表示,自己长期致力于做好档案的推介者,希冀让历史学家看到档案、利用档案,从而做出更多学术精品,让档案“活”起来。对此,赵老师从梳理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整理与出版的成就、分析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得失、展望未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全新范式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1C253


一、梳理: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整理与出版的成就

赵老师对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的整理与出版情况进行了简要梳理。其一是传统的档案整理。由于清代档案数量多、档案文本难解读、档案整理与研究脱节等原因,现存在诸多低水平的著录。其二是来自数字化时代的冲击,清代档案的整理发生了巨大变革,主要体现在档案的数字化扫描以及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的建立。

在此部分,赵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现已出版的档案汇编及丰富的档案文本图像。例如康熙元年(1662)至咸丰十一年(1661)间盛京内务府抄存的公文档案《黑图档》,现已由北京线装书局影印出版,共329册。《黑图档》由满、汉两文书写,包括“存查”“京来”“部来”等多种功用与来源,它的影印出版无疑对吸引学者开展清代盛京地区政治制度、法律、建筑等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契约(民间)文书”,赵老师举例《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湖北民间文书》等,指出它们均属于档案范畴,只是未经过“归档”环节。这些民间文书存在许多相似性,又具有各自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研究各省地方文化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档案的地方性也形成了一部分地方研究与地域特色。譬如扬州市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著有《清宫扬州御档》18册,苏州市档案馆编有《苏州丝绸档案汇编》等。章开沅先生也曾将目光投向档案文献,主编出版有《苏州商会档案丛编》。此外,上海、天津、保定等市档案馆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清代地方档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各省级出版社均陆续出版清代档案汇编。这些已出版的档案汇编为学者从事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数字化工程一并演绎 “文献乃天下之共器”,推进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齐头并进、不断出新、出彩。

二、分析: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得失

对于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成就,赵老师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出版了海量的清代档案汇编、出现了一些清代档案数据库、获批了系列清代档案大项目、发表了大量清代档案新成果。

档案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对此,赵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他指出,要特别重视档案的目录与序言、凡例,便于快速从中提取可用信息。而对于档案馆现场查档,赵老师表示,如今档案馆的数字化也为查档提供了许多便利,可以充分利用系统检索、查看影像并编辑等方式进行“边阅读边整理”。在档案整理与研究中,应尽可能选择关联性与可延展性强的题目,《福建洋坑许氏文书》的整理便是一例。赵老师从文书数量规模、时间跨度及关联性等强调了历史档案研究中建立多重证据链的重要性。

同时,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还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存在众多没有整理好的档案,影响研究利用;第二,数字化的同时伴随着不能看到真实纸质版档案的遗憾;第三,缩微胶卷不清晰,影响阅读体验;第四,一些影印出版的清代档案质量偏差;第五,彩版清代档案的难以获取;第六,档案存在版权问题,学者“抄档案”与引用有限;第七,杀出重围——史学家对清代民间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史学家在档案馆屡屡碰壁后,逐渐将视野转向民间,于是乎海量民间文书得以出版。在难以言表的博弈中,赵老师表示,历史研究者与档案馆应互相理解、尽量方便、实现共赢。

三、展望:观未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全新范式

档案的关注度与数字化进程都在逐步升温。赵老师对未来清代档案的发展也深表期盼。他讲道,希望已经公开出版的清代档案汇编能尽快实现数字利用(目前已有很多出版社正在推进,如籍合网),同时企盼能够在家查清代档案、移动阅读清代档案全文等等。此外,赵老师分享了许多线上阅读档案的平台,如《清实录》《清会典》全文检索数据库、中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国图中华古籍资源库、徽州文书数据库、石仓契约数据库等。

清代档案整理与文献整理可以互鉴。赵老师指出,档案同样存在着版本学问题,如稿本、抄本与正本、副本,这些都是未来档案研究中值得探索的新话题。新近的一些讲座及研究,如李国荣《清代题奏文书的历史规制与原档解读》、李细珠《陆宝忠日记与晚清史研究》等都为我们认识档案、日记等史料的传播、价值提供了新启示,其方法更可鉴于其他各类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最后,赵老师总结道,清代档案的整理与研究还有待于实现标题、全文检索的数字化,其根本与方法在于清代档案的内容管理、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这一方面有望于人工智能对档案的自动标点、文字识别,另一方面有赖于学术创新创造新知、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观点、提供新理论、尝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对于清代档案整理的全新模式,需要档案馆与科研院校(所)联合攻关,将整理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而对于清代官方档案与民间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如何有效的结合?尤其是相同地域的档案与文书,如何实现互补?这些都是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赵老师的精彩报告后,主持人张固也教授表示,赵老师的讲座与清代学术研究密切相关,为我们利用和查找清代文献提供了可鉴方法。近代史系李明老师同样肯定了赵老师所提供的学术资讯,并就如何利用档案资源指导硕、博士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赵老师回应,首先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对档案进行选择性阅读。阅读的档案需要有一定的数量,如一百卷左右,并且确保学术研究的可延展性。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坚持阅读原始材料的耐心,可成立团队、工作坊进行定期讨论。谢祺副教授就地方档案资讯与赵老师进行了探讨。黄珏教授认为赵老师的讲座诙谐幽默,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档案研究线索,深受启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核人:世木





网站简介 |  张舜徽网 |  版权申明 |  支持团队 |  联系我们 |  管理登陆